事实上,我国的电网企业、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已经逐渐认清服务的重要性,并在向此方向积极努力。
问:欧美发达国家太阳能应用现状如何?吴青:欧美发达国家对太阳能的应用非常重视,政府都有相关扶持政策,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普及率也很高。问:如果我家不是顶楼住户可以安装吗?高松:只要经过小区业主委员会同意,或者经过居民楼栋公示,大家没有意见就可以安装。
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电网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电网将接受个人售电业务,之后国家电网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高松是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同时,他还拿到了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与他签订的正式售电合同。问:我是从湖北仙桃专程赶来的,家住农村,是否也能享受相关政策?周延强:只要是湖北省范围的公民,都能享受同样的政策。我省居民建家用太阳能电站都有补贴高松演讲完后,许多观众都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向高松和两位点评嘉宾周延强、吴青,咨询关于建太阳能电站(家用型)的政策和技术问题。
湖北华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青:感谢市民大讲堂,为宣传、推广、普及光伏清洁能源知识作出贡献!本报讯(记者罗斌 余坦坦)22日下午,由本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21讲,也是城市英雄系列第4讲,在市民之家举行。当他看到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毅然关闭了5家水果店,开始跑太阳能电站的手续。自此,中盛正式开始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支付宝如果用利差做这个事情,比如支付宝给你5%的利率,那边回报有7%,有2%的利差,然后用1%去买保险,付非常高额的保险,让保险公司全程担保所有的东西,保险公司是愿意做这个事情的。其最新目标是,2018年实现10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下游电站业务。做铝型材的常年都是跟光伏一样的状况,就是制造业不赚钱,因为你的门槛不高,你的产能可以迅速被复制和扩大,你终究会面临这个状况。当然SolarCity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案例,因为它背后是有投资人在运作,可能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整个出货量和销售总量比英利要好很多。
大家看制造业,任何一个制造业,今天看汽车零部件行业,看中国所有的成熟制造行业,跟光伏行业没有区别,都是产能严重过剩。这个重组已经在2013年底做完了,现在我们正在做B轮的融资,准备拿3000万到3500万美金,这是为我们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发展提供一些子弹,我们有很多项目要做。
拆分电站业务单独上市下游也是非常庞大的生态链,做电站开发实际上是不存在竞争的,但是做EPC是存在竞争的,而且未来越来越容易成为红海。当众多光伏企业仍在扎堆制造业,中盛光电便开始将触角延伸至下游电站业务。做下游面临的第一点就是我们在把蛋糕做大可以这么说,有80%的企业从出生到死亡都不知道下游也就是他的客户最终市场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做硅片和做电池的一些企业,从开始到最后退出光伏也没有搞清楚下游环境是怎样。光伏行业实际上从诞生之日开始,或者从2002年德国颁布新能源法之后,光伏行业大规模商业应用才开始,它的市场总量每一年都是正增长,没有一年负增长,包括2011年到2013年间每年全球依然是15%的增长,行业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
现在整个公司所有的团队,包括我在内,只在这家未来要做IPO的公司任职。国外有种说法,从来不缺钱,只缺好项目,谁要有好项目,融资渠道非常多元化,非常丰富。你说它没有风险,我觉得还是有风险的,众筹这个概念的风险肯定是有的。记者:未来IPO是否会包括组件这块,还是拆分电站业务单独上市?佘海峰:不包括组件。
记者: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电站的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可以看各方面因素,首先比如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现在开始复苏。
眼下,中盛光电成立中盛新能源,计划拆分下游电站业务单独上市,预计2015年初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记者:您觉得融资成本会下降吗?佘海峰:不光是这样,跟下游的商业模式有关系,我们下游现在基本上卖几样东西:一个是卖我们的EPC服务和运营维护的服务。
因为首先从债权融资角度来讲,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有时候做债权,风险投资也会做债权,欧洲的银行跟中国的银行关注的也是不一样的,在每个项目的兴趣度不一样,所以怎么样用他们的资源更好结合,这是他们擅长的东西。从发展轨迹上看,中盛光电的步调似乎与国内竞争者们不太一致。一般情况下,在美国做融资租赁的结构是不用老百姓承担任何风险的,反过来老百姓是用户,老百姓把你的屋顶贡献出来,你就有固定的收益在这里,你不用承担任何的风险,出了风险是我承担,是这样一个结构,老百姓需要贡献你的屋顶,是反过来做的,不是说老百姓只要贡献你的财富就能赚到钱。问题在中国,问题在制造业,中国迅速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下游的整个市场份额,导致中国企业自己很受伤,日本企业很受伤,德国企业也很受伤,制造业很受伤,因为产能太大了,特别是很多政府在招商引资做光伏,新兴起来的企业没有品牌,没有历史积累的客户,它只能通过价格来竞争。但是个体融资没有利差,直接在这上面融。而且如果出问题怎么办,而且很大可能是会出问题,我们知道光是组件出个质量问题整个电站就彻底完蛋了,谁来赔偿这个钱呢?用众筹来做光伏不太合适。
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事情,也需要各种能力,它需要你在各个国家的政府运作能力、融资能力以及技术解决方案能力,你的综合能力要强。但也正是这种阴差阳错,使其走上了与上游大佬们不一样的道路。
如果像淘宝的资金量特别大,它用它的资金量来做这个事情是可以的,它可以全程担保,我就用你的钱用利差来做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但是用老百姓去筹钱做电站这个事情我觉得不合适。记者:现在制造业的利润率不到10%,未来还会更低,现在中盛转型到下游的利润率跟以前做制造业相比有何差异?您对于未来利润率有何判断?佘海峰:今年毛利率差不多18%到20%。
这种转型就面临着我们需要把制造业跟下游公司相对做一个分离,我们现在是一个集团控股公司,下面有一个制造业公司,再有一个做下游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要把这家公司独立出来做IPO上市。在这点上,我们一直做得比较好。
记者:中盛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从制造业到提供下游一站式解决方案,经历了怎样的转型过程?佘海峰:中盛在2008年经历了第一次转型,从一个纯粹的组件供应商开始往下游走,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做EPC的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在4月份把这轮融资做完,一旦这轮融资做完,我们开始启动IPO,会准备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的流程,这个流程差不多要跑两到三个季度。但是光伏行业严冬的概念应该是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出现的严冬。您如何看待众筹这种新的融资手法?国内环境是否已经成熟?佘海峰: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做我们这个行当不太合适,因为互联网金融更多的还是方便支付、方便消费、方便使用,但是不能让很多完全不懂发电的个体来承担。
像英利和SolarCity的市盈率和市值是多少,英利全球每年的销售量是SolarCity差不多接近50倍,但是它的市值只有SolarCity的1/10,这就是制造企业跟做下游的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企业的价值所在。上市的目的第一是可以拿到比较多的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在后面做电站开发和电站融资的时候可以比较轻松地做一级市场的融资,如果我们有个较大的项目就可以立刻启动。
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ETCapital的投融资流程,以及它的资金来源?佘海峰:我们的ETCapital是专门为下游业务成立的一家子公司,位于美国,团队基本上是从传统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过来的人。作为中盛而言,我们面临这种情况,对整个形势做出判断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转型。
比如美国的马赛克就是通过众筹方式来做电站,这个概念目前在国内也很热。记者:您说的是2013年还是2014年?佘海峰:是差不多的水平。
今年2月招商新能源在深圳搞的一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就是通过众筹模式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我们做下游的,项目融资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是必须要在资本市场IPO,必须要上市。入行之初,中盛光电的想法是:跟着大部队走,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我们是第二家在德国成立分(子)公司的中国企业。
记者:原来的电站其实是一个蓝海,组件更多是在红海,现在很多大的光伏企业开始上电站,会不会导致又成为一个红海?佘海峰:这就是我们这次加速转型的一个根本问题所在,我们以前EPC就是做电站设计和建设这块的,就像做房地产做建筑行业一样,实际上是从做建材变成做整个建筑,这个行业慢慢也会变成一个红海,这个我们在国外已经看到了,基本上大型电站招标每次都是十几家企业,逐个去评估的话大家也基本上差不多。我记得当时中盛是中国光伏企业里面第一家在海外成立分(子)公司的,我们的美国子公司比尚德的美国分(子)公司还要早。
实际我们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当这几年所有人都在关注光伏行业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行业制造业出现危机的时候,甚至很多的媒体提出一个观点,光伏行业的寒冬。中国毕竟是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也是我们的主场,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把中国做起来。
当时比较好一点的是,我们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下游,注重品牌,注重营销,我们在国际化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好。他们想先用价格砸倒一批客户跟他走,后面再谈赚钱的事情,这样整个市场就恶性竞争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